细分小众兴趣市场的能效有多大?从家庭园艺类目看品牌增量新法发表时间:2023-10-19 19:17 消费市场在持续复苏。由此带来的新潮流、新理念、新生活方式,也令人目不暇接。当消费市场个性化、多样化发展势头明显,聚焦细分人群需求的企业和品牌或许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。近日,就细分市场的布局与运营、兴趣使然的商业化能否完美落地等问题,给力菌公司总经理张治乾与MARS MATE品牌主理人陶莞展开了一场深入交流。 图说:对话现场 01、2000万!兴趣的商业化要共建才能共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这句话在陶莞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。 作为忠实植物发烧友,陶莞是从一盆多肉入“坑”的。在他看来,绿植是很小众的爱好,却也是基于某一特定群体文化而生,是有自己的小圈子,也充分具备规模化和商业化基石。而他和团队也确实抓住了这群小众喜好的用户。 “年销售额2000万元。”这是5年前的陶莞和团队交出的“兴趣”成绩单。当时他们的品牌已经成为了多肉花盆领域的领军者,真正用小众新创意满足了植物领域的“大众需求”。 “所以,把兴趣商业化,变成一桩生意,其实没有那么难?” “也很难。但商业化过程中尝试多一些合作共建,这件事就没那么难了。”陶莞说,一个小小的多肉花盆之所以能做到年销售额2000万元,是因为他们的商业化过程中合作了非常多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、团队、企业。与景德镇年轻女设计师合作花盆设计就是其中的一项。也正是这个动作,霎时间让品牌在圈子里声名大噪。“因为消费者买到的不只是一个花盆,更像是一个艺术品,自然就会爱不释手。” 这和当下兴趣电商的本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品牌赋予产品内容,再把内容以产品的逻辑推广到市场,给产品创造品牌故事,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在陶莞看来,从兴趣到商业化,品牌要想持续发展就不能做“孤岛”,必须要充分开放,与外界交换资源,构建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。同时,这种“兴趣”会为了给更多感兴趣的人群“种草”,提供极具创造力的内容,如此形成正向循环,品牌也会走向一个更有活力、有前景的生态模式。 02、产品、内容、工具并行寻增量,把握兴趣机遇 接下来,品牌要想获得新的、可靠的增长,应该从何下手,寻求抓手? “可能还是需要产品、内容和工具的支撑。” 在交谈中不难发现,陶莞和团队虽然是从兴趣出发,其中却蕴藏了成功的“先天优势”,他们跳脱出传统销售多肉花盆的思维,找到了新的突破口。 多肉花盆是他们深耕的产品,这虽是一个小众的领域,在当时也有着非常多的竞争对手。能成为小众领域的NO.1,陶莞和团队的“秘诀”是:把好内容带到聚光灯下,融合到产品中,成为消费者可触可感的产物。比如,让花盆的创意设计内容赋予花盆新的生命力,进而将花盆变成一个快时尚的产品。 “我们深知绿植领域的用户渴求什么,这时候兴趣就成为了生产能力,能够不断挖掘出更多的兴趣,在与商业融合的过程中持续释放出能量。”陶莞说,品牌通过内容赋能产品以文化特征,再结合柔性生产,从前端推到后端,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。于品牌而言,内容创造力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。 谈到兴趣的最后一个抓手——工具,陶莞把这一点聚焦到产品的服务上。与多肉花盆相比,他认为现在做的植物养护品牌MARS MATE在服务上的表现更值得分享。通过提出植物医生的概念,MARS MATE不仅为用户提供极具科技含量的植物养护产品,还搭配了知识科普、专业解答等内容服务,进一步支撑用户有信心把花养好。他认为,MARS MATE聘请专业农艺师,让花友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植物的“问诊”,得到迅速且有效的解决方案,如此的专业服务是细分市场需要的,也是用户希望通过消费品牌得到的。 不难看出,“好产品、新内容、优质工具”三驾马车打好配合,才是增量中最关键的。“将兴趣和商业进一步融合,品牌才能有更多弯道超车的突破点。”在内卷愈加的市场形势下,谁能够把握兴趣机遇,更快形成认知并行动,进一步打造产品力、服务力,谁就能抓住新的红利,获得长效增长的势能。 |